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驻村绘就多彩洋庄新画卷——记福建清流洋庄村第一书记胡伟荣

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这个坐落于里田乡西南部的村落,不仅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记忆,更是省级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驻村第一书记胡伟荣的带领下,它更是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1年7月,胡伟荣,这位来自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高级法官,肩负着组织的重托,踏入清流县里田乡的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引领全村党建、治理、产业拓展、短板补齐和民生问题解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让村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力量。

 

抓班子、带队伍 筑牢党建根基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在深入了解村情后,胡伟荣把建强党支部堡垒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通过建立每周三晚学习例会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大讲堂”活动,

每月指定一名党员模范农户领头讲课,带领村民学习农业技术、谋划致富产业;发挥好老党员“传家宝”作用,主动邀请老党员传经送宝,讲述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变简单漫灌为“身临其境”,让老党员持续发挥余热。

同时,胡伟荣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0余万元,对洋庄村部门前广场进行改造提升,配置全新的服务设施,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暖心阵地。

   “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秘诀时,胡伟荣笑着说。

 

勤走访、摸实情 及时掌握民情村情


“沉到底、摸实情、知民意”,便是胡伟荣驻村的“第一课”。他通过“勤开口”“勤跑腿”“勤记录”的“三勤”工作方式,打通前往群众的心灵之路。

他多次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听取群众意见,探索建立“鸡鸭圈养”新模式、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农户“积分”制度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兑换生活用品活动,全村65户养殖户的鸡鸭都住进了新“家”,被圈养在指定的地方。同时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推动乡村环境提档升级。

2021年8月,胡伟荣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中发现一件长达16余年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早在2005年,清流县里田乡李坊电站建成后,经常造成下游洋庄村的水渠无水灌溉田地,洋庄村80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身为高级法官的胡伟荣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起具有较大隐患的民事纠纷,可借助司法的力量予以解决。发现问题后,胡伟荣充分利用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村民理清思路、收集证据,并耐心细致地做矛盾双方的调解工作。经过他的不懈努力,16余年来困扰洋庄村民的一大难题,终于得到化解。

    为有效解决群众纠纷,胡伟荣搭建起“洋庄村民众调解室”“法院驻村法官工作室”平台,采取“村民恳谈会”“乡村干部协调会”“代表协商会”的“三会”结合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将洋庄村打造成“无讼村庄”。2022年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解决群众诉求30余件。

 

引资金、强基础 助推产业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胡伟荣驻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

胡伟荣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村里的主导产业为种植烟叶和水稻,但仍按传统方式耕种,现代科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不了规模化种植。凝视着远方,胡伟荣决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他当即邀请专家来洋庄村现场勘测论证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可行性。“方向明确后,就是实干。”胡伟荣开办烟叶和水稻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传经送宝”,组建专业合作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全村种植烤烟968亩,生产烟叶24万斤,产值达420万元;种植水稻1000亩,总产值达130万元,其中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650亩。通过发展烟叶、优质稻种植,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万余元提高到2万余元。看着乡亲们绽开的笑脸,胡伟荣干劲十足:“我们还要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继续拓宽烤烟、水稻销路。”

胡伟荣深知单纯发展农业是不够的,还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资源优势最大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他围绕“多彩洋庄、山水田园”这个定位目标,提出要将洋庄村打造成为集旅游、生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宜居乡村。胡伟荣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充分利用“绿色”“红色”“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进行古树公园改造、荷花塘、红色清风馆、3D彩绘墙、李坊农民暴动旧址建设等,不断丰富旅游载体,为洋庄村文旅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两年多来,胡伟荣用脚步丈量村落,用真心走近村民,洋庄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2022年度‘六无’村(社区)”“五星级党支部”“三明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胡伟荣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情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绘就了洋庄村多彩的新画卷。他的付出和努力,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洋庄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李仁寿)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