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福建永定:废房变公园 幸福看得见

“金山银山不如绿山,还绿于民、还园于民,老百姓最喜欢了。”站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新落成的“伯公灯”主题公园内,八十多岁的老党员郑瑞兴开心的说道,这里曾经是当地人倒垃圾的点,而且很多空心房和厕所,经过近两年来的美丽乡村治理,如今变身为花草芬芳、充满红色元素的主题公园,茶语饭后百姓休闲有了好去处。

桃坑村作为永定区城郊镇的红色文化村,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党建资源。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伯公凹交通站就位于该村。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桃坑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对全村的42栋2000多平方米空心房进行全面拆除,并投入100多万元,对拆除的公共部分打造成“伯公灯”主题公园,围绕桃坑村山多田多的生态优势,带领村民们发展壮大蜜柚种植、蜂蜜养殖等绿色农产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桃坑村蜂蜜养殖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打造桃坑村蜜蜂养殖合作社示范基地,党员带头发展养蜂产业,引导群众发展致富,现已累计销售蜂蜜6000余斤、营业收入达16万元,成功帮助32户会员农户拓宽蜂蜜销售渠道,年均每户增收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除了蜂蜜、柚子产业,我们借助城郊地理区位优势,做足红色文章,盘活资源,将‘红色旅游’与‘配套产业’结合,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带动就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我们桃坑村吸引了2万多名党员干部前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桃坑村伯公凹已被确定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市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联系点,桃坑村被命名为‘福建省森林村庄’。”

“过去,我们枫林村邀请朋友来家里,人家第一印象就是进来吃煤灰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黑不溜秋,一到刮风天,百姓脸上都是煤灰,人家来了一次,就不会想来第二次,现在不一样了,一到周末,朋友就来电话,说要进来看花。”站在枫林村口袋公园内龙潭镇枫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胜自信满满地说。

走进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口袋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溪水潺潺,几十年的煤渣堆积和荒弃让村口这块几百平方米的土地杂草丛生、煤灰漫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成了当地居民眼中“顽疾”。煤炭关停后,永定区龙潭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村里的危房、空心房、进行全面拆除,做到应拆尽拆,同时村里投入276多万元用于建设口袋公园。如今,这里处处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进出村庄的客人或者村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欣赏一番。

“我们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美丽枫林建设结合起来,引入枫林文化和蝴蝶兰小镇的元素,让进到这个村的人,在村口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枫林的蜕变和发展。”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吴才开说,龙潭镇还围绕蝴蝶兰这一富民产业,以枫林村的万花园林为龙头,辐射带动蝴蝶兰产业链,延伸蝴蝶兰上下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党建”+“产、学、研、教、销、游”为一体的矿区转型发展之路,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让矿区绽放美丽经济。

今年来,龙岩市永定区共拆除危房、空心房1038个,拆除面积达14万平方米,打造美丽乡村庭院990个,美丽乡村微景观237个,美丽乡村小公园75个,美丽田园6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4个。全区的老百姓纷纷点赞:“路灯亮了,公园建起了,道路绿化搞好了,路边旱厕没有了,下水道通畅了,咱们老百姓更幸福了!”

“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拆除后的闲置土地,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打造,抓好‘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建设,下好人居环境一盘棋,绘就乡村美丽景。”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太华说。(林元辉 熊川)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