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两山”理念湖州论坛 > 正文

研习“两山”理念 谋划绿色发展——首届“两山”理念湖州论坛综述

(三)“绿色低碳共富”当前发展和未来谋划的五个点位


一是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农村、以及保障青山绿水多种功能发挥的产权制度建设。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他说:最近出版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基本路径和制度安排。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博大情怀、鲜明立场、科学态度和系统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从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彻实施山水田林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贯彻实施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重大战略,贯彻实施大食物观,贯彻实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贯彻实施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大举措,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问题。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做线上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教授,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理念、行动与进展,认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方略中,其中一个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建设现代化强国中专门加了一个词“美丽”。在这样一些思想指引下,出台了一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推动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形成农村绿色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天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制度等多个方面,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治理的进步。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教授做主旨报告


农村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赵鲲司长提出,要发挥青山绿水多种功能,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认为:放活农村产权要兼顾多方面的目标,激活农村青山绿水需要完成不同功能,比如青山绿水的水土涵养和生态环境保障功能、资源要素功能、财产功能等。他强调,完善产权关系就是完善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农村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赵鲲司长


中央农办秘书局吴晓佳副局长提到:面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许多工作任务仍然处于谋划和研究阶段,“两山”智库联盟成立,为培养未来人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湖州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个观察点是,不管生态环保领域、还是农业农村生产领域,都是多元化主体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他们和约、市场等各种不同方式联合在一起,由经济关系为载体演进出责任权利义务关系,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她希望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及时将论坛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有用参考。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咨询专家、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赵兴泉提出,研究和践行“两山”理念,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发展思维、转化思维、共享思维,用创新制度推进“两山”促“两化”,一个机制就是生态价值转换机制,必须确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转化路径;第二个机制生态转换价值共享的实现机制。

二是经济学家和“三农”专家学者关于乡村体系、城乡转型和共同富裕新认识和新观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梳理了乡村系统与城乡转型的关联,认为:中国乡村正在经历千年之变,乡村整体进步与困局同时并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农业的工业化问题,农业的竞争力核心问题,农业份额降到10%以下以后发展模式问题等,都需要重新思考。生态环境资源部规划院中心主任孙宁《“两山”理念下的EOD模式》,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教授《生态振兴与共富之路》等演进,倡议把生态振兴纳入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之中。清华大学研究员卢风教授阐述了《绿色增长与非物质经济》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路径。北京会计学院教授、中国化学建设首席经学家郑洪涛的《“两山”理念与绿色经济的模型和机制》,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重心中山大学基地研究员刘伟的《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都有新的观点。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张振华研究员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源消费实验研究》的结论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以显著降低城市能源消费,这种影响效应具有长期性和空间溢出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做主旨报告


三是区域性发展战略、策略和经验研究。自然资源部海洋局陈尚研究员的《陆海统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框架探讨》,中国地质大学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兵教授的《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从源头开始》,浙江大学公管学院张跃华教授《莫干山地区竹改林行为模式》,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朱俊研究员的《从区域生态资源健康评估到区域生态经济健康发展》,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产品机制实现研究中心主任张林波教授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绿色经济引擎》,喀什大学南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健教授团队的《生态文明视角下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分析》,贵州铜仁学院经管学院教授王友云的《非正式制度助推乡村振兴》,都是本届论坛关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成果,涉及到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疆、贵州等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和治理问题,案例和经验都异常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征文中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胡剑波教授团队,共有3篇论文入选,包括《异质性环境规制、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绿色发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降低碳排放强度了吗——基于PSM-DID和SDM模型的实证分析》、《碳排放交易政策提高低碳贸易竞争力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三篇论文都建立在实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展现了一个学者带领的学术团队科学严谨的学风,值得点赞,值得敬佩!

四是行业组织发展和绿色低碳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未来。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组织代表同台研讨,是本次论坛一个重要特色。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瑞东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副院长王恒的《“两山”理念下的四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晓东的《卫星遥感+GEP协同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天能控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张敖根的《合理推进乡村的新川探索》,甘南尕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娟副董事长《全产业链模式带动青藏高原牧业改革》,文旅部海外文化设施管理中心主任许立勇研究员提出了“文旅农康”的优化案例和方案等,这些都是企业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好做法、好经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在点评中倡议,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不能和优秀传统农业一些传统结合起来,弘扬我们的老祖宗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等方面的智慧。中国社科院当代所郑有贵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讨论乡村振兴这个题,要回顾一下历史,比如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乡村振兴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巨大贡献。他认为,本届论坛上企业家和典型村庄的案例报告,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五是本论坛征文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于“绿色·低碳·共富”研究领域。本届论坛入选优秀获奖的19篇论文入中,除前面提到的以外,还有: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温焜教授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与动力机制》;大别山干部学院瞿萍副教授等的《“两山”理念带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突围之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玲玲的《论“碳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文泰博士、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梁远合作的《农业碳汇交易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运行逻辑与推进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杨毅然博士研究生的《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刘腾的《“生态乡村”的路径与实现机制》;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敏的《“两山”道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构建及价值统一路径》等。(王景新 沈琪霞)

(作者申明:本文所转述的领导、专家、学者的观点,源于会议论文、PPT、速记等,其观点未经原作者审定,文责由本《综述》作者自负。)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