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邹建军: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苗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的“可视化”之路

六、诗词引入上的镶嵌性


《晏阳初》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并不是一首长诗,也不是一本诗集,但是其诗性品质却是特别显著的。我们且不说它的结构,也不说他的语言,更不说其中的情感和想象,而只是说其对诸多诗词的引入,就可以说明诗情和诗意是这本传记的重要特点,诗象与诗境更是这本传记的内在美质。首先是对于古诗的引用。在开篇不久,就是作者是对于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黄台瓜辞》(苗勇:《晏阳初》第00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的引用,以说明晏阳初出生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来历。晏阳初第一次离家到阆中去的路上,他在大哥的鼓励之下,相继大声背诵了唐代诗人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第033页)、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苗勇:(《晏阳初》第03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和宋朝诗人韩驹的《次韵吉父曾园梅花》(第37页),充分地展示了小小少年的丰富才情与青春朝气。晏阳初第一次从四川出长江三峡时,想起唐代诗人参岑的《巴南舟中夜市》(苗勇:《晏阳初》第070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说明他在少年时代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就已经相当熟悉。这些古代诗词的引用与利用,大大地增加了历史人物叙述的厚度。其次是书中人物所创作的诗词或与诗词相关的作品,如晏阳初父亲美堂先生为少年晏阳初所写的励志小诗(苗勇:《晏阳初》第02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还有他在少年时代离开老家去阆中途中,“背二哥”所唱的两首无名诗歌(苗勇:《晏阳初》第041页、042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1911年晏阳初在巴中中学上学时所写的一副对联:“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圣经气自雄”(苗勇:《晏阳初》第061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还有法国一名军官当年所写的讥讽华工的诗作《幸福的华工》(苗勇:《晏阳初》第11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1929年晏阳初自己所写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会歌》:“茫茫海宇寻同志,/历尽了风尘/结合了同人。/共事业,/励精神,/并肩作长城。力恶不出己,/一心为平民。/奋斗与牺牲,/务把文盲除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齐见光明。//一齐见光明,/青天无片云,/愈努力,愈起劲,/勇往向前程。/飞渡了黄河,/踏过了昆仑,/唤醒旧邦人,/大家一起作新民。/意诚心正,身修家齐治天下平。”(苗勇:《晏阳初》第27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1960年10月晏阳初再次唱起自己所作《中华平民教育歌》((《晏阳初》第42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等。这是一首歌词,也许不是晏阳初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然而却是他一生中最用心的作品,不仅准确地揭示了平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高度概括了中国平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实现途径,深情地抒发了自我的豪情与宏大的意向,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少有的思想创造。这样的诗词创作,不仅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并且说明了所叙历史人物的诗人气质与纯正情怀,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有重要作用。再次是作家在评价晏阳初一生时,引用了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苗勇:《晏阳初》第478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等,也为全书增添了光彩。当然,除了诗词作品之外,书中还引用了许多原始材料,包括晏阳初在1919年所写的《恭贺新年:三喜三思》(苗勇:《晏阳初》第129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1922年在清华大学所写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宣言》(苗勇:《晏阳初》第19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1985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在北就对晏阳初所发出的访问邀请书等(苗勇:《晏阳初》第48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也都具有一些诗的气质与形式。虽然这部作品对于诗词的引用与列入,远不及中国古代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但已经显示出相当的特色,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叙述发挥很大作用。一个方面说明作家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学形式的熟悉,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在传记文学叙述艺术上的讲究,让这样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与有味。


 七、可视化途径的改进方式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的故事,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实践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故事,古代的故事、现代的故事和当代的故事,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可以向世界讲述的中国当代故事,可供选择的不是太多;中国古代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与当今世界外国人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也有诸多的局限。而现代特别是抗战开始之后的中国故事,以及这个时期的许多历史人物,由于中美合作、中苏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重要的历史人物,则是可以向世界大讲而特讲的。本书的主人公晏阳初博士,其作为中国平民教育之父和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并在中美合作的一战、二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他所提倡与开创的世界平民教育事业,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伟大实践,是可以并且应该向世界讲述的重要题材和重要故事。作家苗勇在如何讲好现代中国故事方面下了功夫、费了心血,除了本文上述六个方面的长处以外,他还特别讲究可读性与可传播性。其一,从他的文本叙述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不是像有的长篇小说长段太多,不太容易阅读,而是像散文诗式的,读起来比较轻松、特别愉快。其二,他特别突出了叙述过程中的蒙太奇技巧,以晏阳初一生的活动为主线,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呈现出来,让全书就像一部电影放映,合上全书就是看完了一部电影,正是体现了对传记文学文本叙述的一种开拓。其三,他在许多人物身上发现了有趣的东西,从而突出他们的故事,彰显他们的个性,让所有的人物都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有特别的显示度。特别关心他的大哥的早逝,特别爱他的父亲的病逝,对他提供极大帮助的英国人史文轩的早逝,作家都做了比较恰当地处理,把晏阳初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写得特别感人动人。晏阳初的妻子许雅丽,他的同事熊佛西、孙伏园、冯锐等,以及当时的政府要员等,都被作者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有趣而声情并茂,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与艺术性。

当然,这本传记作也不是没有缺失,我也愿意在此提出,以供作者在修订时参考:第一,前半部分的文本叙述是比较细致的,后半部分特别是晏阳初到国外之后的经历和生活是比较粗略的,当可以有更多的发掘与表达;第二,如果在全书的前面拟出一个历史人物表,按出场先后进行排列,就可以取得如戏剧结构与演出一般的效果;第三,可以配十多幅甚至数十幅晏阳初生前照片,以与文字相对映,就可以图文并茂,让全书的叙述艺术再上一个高度;第四,可以配备一些晏阳初所到之地的地理图片,一生之中到过的几十个地方,都可以以图片或地图的方式进行指示,就可以加强读者对其一生的直观认识,并大大加强本书的可读性。第五,还可以发掘历史人物身上的民间性,如晏阳初一生中的一些神秘性与传奇性,也许有一些传说,也许有一些神话,或相关的一些神话和传说,运用在相关部分进行叙述,可以大大增加本书的丰富性和可读性。这并不会违背历史的真实性,相反可以加强历史与文学的真实性。因为中国历史上与现实生活中,本来存在神秘主义的东西,如看相、算命、风水、鬼神等民俗,让历史人物晏阳初及其相关人物的故事不是那么纯净,不是那么正面,也不是那么平面。

《晏阳初》无疑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在历史叙事与文学叙述的统一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功。“苗勇对晏阳初的呈现既是历史事实的陈列,更是文学艺术的建构”。(凸凹:《“晏阳初”:故乡情怀与英雄情结果的对接之书》,《文学报》2021年11月6日)而所谓“文学艺术的建构”,主要就是体现在艺术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文本叙述的艺术性与创造性。历史事实是叙述的基础,文本叙述则是作家的追求与功力的具体体现。

(邹建军,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地理学副会长)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