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见证中国 光影记忆 专题 中国微纪录 地方形象片 资讯

 

同梦计划第六期成果展映会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8-08-07 |来源: 纪录中国 | 纪录中国 |责任编辑: 曾雅琪

2018年8月6日下午,同梦计划第六期成果展映会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功举办。从2014年至今,同梦计划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始终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乡村青少年通过影像的方式学会表达自己,树立自信,找到一种全新的表达自己的方式。迄今为止,合作学校辐射全国,超过200名中国乡村青少年直接受益。参与过同梦计划的孩子们从羞涩、自卑,到勇敢、独立。影像教会了他们表达,教会他们勇敢,更教会他们如何通往更广大的世界。

展映会现场播放了同梦计划新鲜出炉的宣传片,展现了六期以来同梦计划的发展历程。视频里出现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孩子们手举摄像机记录着、发现着、探索着。

随后,同梦计划第六期的五组优秀作品在大银幕上一一与现场的观众见面,分别是《对话》、《未来和我在北京相遇》、《地坛地书刘大爷》、《青年旅舍》、《众筹日记》。 

《对话》讲的是关于采访的故事。通过与各行各业的人对话,学生们能够接触了不同领域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勇敢地表达,发现自我。《未来和我在北京相遇》以探寻的方式采访那些梦想的职业中的引领者,与从业者对话,从而让学生能够窥见未来的自己。

《地坛地书刘大爷》记录了一位每周末都会出现在地坛公园写地书的刘大爷,刘大爷自己发明了一种非常便利的地书笔,对北京的建筑历史娓娓道来。短短的五分钟微纪录作品让人感受到平凡人的北京也同样丰富多彩。《青年旅舍》则拍摄了位于北京阜成门的一家青年旅舍,学生们的镜头从中国的年轻人到美国的老大爷,再到法国,英国,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大家发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生活不一定只有一种可能。而《众筹日记》则是全程记录表现了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为路人摄影来众筹杀青酒的勇敢行为。

展映会上颁发了包括最佳作品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效奖等五个奖项。

同时,授予了同梦计划第六期志愿者证书。

志愿者代表王若清动情地分享了参与同梦计划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已有九年纪录片拍摄经验的从业者,参与同梦计划,对她来说,不仅是志愿者在引领学生,学生也在影响着、感染着志愿者。

百年职校学生代表陈泽欢说,感谢梦桐女士给了这样一个机会。特别幸运可以有机会参与这一期的同梦计划。对她来说,通过这次活动学会的不仅仅是摄影,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人,从而遇见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

有句话曾经风靡一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十分热血的心灵鸡汤却曾经是同梦计划的发起人梦桐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在梦桐看来,每一个“万一”的背后都承载了无数的坎坷、艰难,追梦路上多的是半路折损,“万一”却只是“万中有一”的难得结局。而"同梦基金"之所以成为万中有一,是经过无数次的自我纠错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坚持不懈获得的。她希望为那些梦想搭建一座“可能”的桥梁。四年前,有了很多年公益经历的梦桐开始策划同梦计划,希望结合自己所长,使用影像的方式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中国乡村青少年。梦桐表示,她希望这座桥梁,这件小事能够“静水深流”,坚持不懈地一直做下去。

第二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组委会秘书长、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秋丽出席展映会,她表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她深受感动,尽管有些稚嫩,生涩,但却非常真诚、真实。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同梦计划的同学们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影像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变得开朗自信,甚至深刻地影响一个孩子生命的轨迹,同梦计划不仅仅是一件好事,更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春雷感谢各方对于同梦计划第六期展映会成功举办的支持。未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携手为中国乡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助力,用小小的相机来为他们搭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用小小的镜头为他们打开大大的世界。

北京百年职校校长张力说,这是同梦计划第二次走进百年职校,同学们收获巨大,很多平时不愿意表达的话,在影像中都表达出来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这种变化和进步让他看到了影像的力量。他希望能把同梦影像计划纳入到百年职校的课程中,作为一个长期的基础课程来进行。

(供图/主办方)